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纲要教学内容以天津为

来源:天津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之一,其设立之目的是让大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以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之一,其设立之目的是让大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以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让学生在解中国国史、国情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道路,进而让学生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统编教材与课堂教学客观实际环境多样性存在一些矛盾,这一定程度影响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功能和价值。因此,我们认为,蕴藏丰厚且生动历史文化资源的地方史也许可以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不足,所以本文尝试以天津近代以来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已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所裨益。

一、何以必须:大学《纲要》课的现实困境

高校现行的《纲要》教材,其主要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历史知识渊博、富有教学经验、熟悉教学规律的专家统一编写而成,其突出优点在于理论阐述透彻、逻辑结构严谨,并且实现了理论教育唯一性的目标。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们在《纲要》课的实践教学中,共同感受到了其存在的不足,即教学内容重复,这既表现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初、高中历史课的纵向重复,亦体现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间的横向重复。

大学《纲要》课与初、高中历史课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纵向重复。大学《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初中上下册的《中国历史》(八年级)教材内容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脉络和诸多历史事件上仅是历史时空框架下历史事件详略有别、文字表述深浅不同。当下高中历史课为适应从“三维目标”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之转变,在教材的结构设计和内容编排上,既注意与初中历史课程的衔接与贯通,又注意两者间的区别,逐步提升了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拓宽和强化了学生的历史视野与历史思维,可是,教学内容的重复仍然存在。与初、高中历史课细较之,大学《纲要》教材内容则注重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思辨性和逻辑性,但是,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有限的现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们只能择选重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而这些内容恰恰与初、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的教材内容重复。

高校的《纲要》课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概论》简称之)课在教学内容上存在横向重复。在大学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纲要》与《概论》两门课在教材内容上关联性极强。《纲要》教材体系由上、中、下三编构成,依次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及各阶层人民的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概而言之,《概论》课的教材体系由三大模块组成,其依次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而言,两门课的教材体系所涉及的时间将存在重合性。从教材内容上看,《纲要》课的第五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与《概论》课的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的教学内容存在着明显的重复。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重复出现的目的在于让教学内容走进大学生的脑子里,达到一种自然记忆的效果,所以教学内容适度重复是必要的。但是,教学内容的重复往往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吃剩饭”的感觉,教学内容的新鲜感的缺失会极大地影响到学生,使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了抵触和藐视现象,此现象之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功能和期望功能的背离。[1](p107)面对此问题,我们认为活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对历史规律有着更加直观的感受,这样可以成为弥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重复、增强“纲要”课教学中实效性不足的一种方法。

二、何以可能:天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纲要》课内容高度契合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指的是在区域历史发展进程中凝聚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精神,以及蕴含这些文化精神的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物、烈士陵园和杰出人物等等。我们发现近代以来的天津地方历史文献资料与《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高度相关,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通过《纲要》前二章的内容与天津地方历史资源来展现二者间的高度相关性。

文章来源:《天津教育》 网址: http://www.tjjyzzs.cn/qikandaodu/2021/0428/620.html



上一篇:轮椅红娘牵线对残疾人步入婚姻殿堂
下一篇:天津与非洲关系的历史考察兼论华商在津非关系

天津教育投稿 | 天津教育编辑部| 天津教育版面费 | 天津教育论文发表 | 天津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天津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