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极道鲜师中的人物语言形象刻画(2)

来源:天津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8-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主角所带的那些班里的学生也并非等闲之辈,是学校放弃的,或者惧怕的。那种有些不良的少年们,每集故事中总有一个学生为主角,他们会因为各种原因

主角所带的那些班里的学生也并非等闲之辈,是学校放弃的,或者惧怕的。那种有些不良的少年们,每集故事中总有一个学生为主角,他们会因为各种原因与街上的混混有冲突,被打得遍体鳞伤之际,然后老师出现,说“不要伤害我最重要的学生”,接着与坏人搏斗,取胜,事件解决。很多人在看的时候,确实觉得热血沸腾,怎么会有这样的老师呢?主角身上有一种很独特的东西,虽然她平时状况不断,笑料百出,但是至少一颗奋斗的心从来都没有停止燃烧过。这是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久美子还是那样热血,会号召她的学生迎着夕阳奔跑,会在她最重视的学生落难时挺身而出,会把那些围攻的打手一一打败再对头目语重心长地教导。不仅教会他们知识,更教会他们立人之本,如何做人。“再艰难的时候也不要放弃”,“朋友就是会无论艰险都陪在身边的人”,“要好好地高中毕业做一个有用的人”,“向着夕阳奔跑啊”,“为了理想一生悬命地努力啊”,这些台词在剧中每一次听到都令人觉得热血,鼓舞人心。问题少年在热血老师的感染下迷途知返,顺利地高中毕业迈入社会。

如果说剧版三部曲的相同点是模式,那么电影版的前半部也只是延续了这种模式,是单向的,并不能成为一个可以循环的圈,但是让一个前作的主角再次成为主角,首先是时间上有一个还原的错觉,而在物是人非的小久美和小田切龙的对比之下,又能够更好地以矛盾的方式加强这种错觉,这更类似于现实与幻想。

时隔多年,那个曾是十八岁叛逆少年的小田切龙,收敛了他所有的叛逆与嚣张,告别了儿时的荒唐与伙伴,像模像样地要做一个热血新晋社会人。小田切龙染黑了头发,穿起了西装,收敛了表情,连走路的姿势都不再像当年一样嚣张,他变成了小田切龙老师。

而在电影的后半段,小田切龙参与到对不良学生的救赎行动。最终,小田切龙获得自我救赎的结局则是对于前作所有主角的一个命运的启示。这是一个理解、探寻与继承的角色。而他的角色其实是一条线,能够真正把剧版三部曲串联起来的线。在前作的主角们挨个出场后,编剧借用小田切龙之口,给小久美的教师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这当然不是寻常所说的结束之意,但却真的是完结的象征,因为她所有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久美子还是那个久美子,曾经四处惹祸的学生们却都已经长大成人,那些走过的漫漫长路,都已经变成曾经,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给这个凄美的故事一个定格。

虽然剧中角色只是做着拉面店的老板、工厂的修理工、公司的小职员。当然这些也没有什么不好,平淡安稳的日子一天天过下去,最终结婚生子,再想起年少时期的荒唐事也不过付之一笑,然后继续为了生活奔波辛劳。非常清楚这才是正途,也是大多数人要经历的生活。

没有人告诉这些孩子们即使长大了也依然会有很多无能为力的事,成年人的社会再也不是打打架就能解决问题的,生活的艰辛总有一天会磨去所有的棱角,而年少时的朋友也大多都散落在了天涯。

虽然影片的人物的设定、人物之间的情感处理、演员的演技、故事的结局都不算完美。然而《极道鲜师》系列的影视剧还是得到了观众极高的评价。有人说“这就是电影吧”。虽然影片中的一些情节看起来并不现实,然而正是这样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珍贵。在影片中,没有血缘关系的师生却拥有最坚定的感情,在充斥谎言的世界里,剧中人物却选择相信。作为老师,对学生的人生从不言弃,在一个个“不良少年”的身上发现一点点的善良,然后又循循善诱,挖掘和激励他们自身被掩盖的善良光芒。

在现实的竞争中,在人与人的流言蜚语中,人们不得不变得世故,放弃理想。然而在这部剧集中,观众能相信真善美的存在。

三、结语

从白金,到黑银,再到赤铜,小美的教师生涯还在继续,与新3D班的孩子们的故事也还在继续。《极道鲜师》这部剧无疑是经典,能够连拍三部,还出了电影版,以及动画版,它所塑造的经典形象的魅力可见一斑,不仅在日本深受欢迎,在中国也被许多人喜爱,伴随无数人成长,具有深远的教育激励意义。

[1]姚赢.浅谈日本的差别问题[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10).

[2]马志杰,陈伊唯.小学校园霸凌的社会心理学探析和解决策略[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0(03).

[3]杨东伟,李惊雷.网络语言暴力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探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03).

文章来源:《天津教育》 网址: http://www.tjjyzzs.cn/qikandaodu/2021/0804/758.html



上一篇: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探究
下一篇:浅析在中学教育中教师如何做到以德服人以爱育

天津教育投稿 | 天津教育编辑部| 天津教育版面费 | 天津教育论文发表 | 天津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天津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