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纲要教学内容以天津为(2)

来源:天津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纲要》课程的第一章为“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本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性影响,以及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

《纲要》课程的第一章为“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本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性影响,以及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众为捍卫民族生存和实现民族复兴展开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

《纲要》课程的第二章为“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其主要讲述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的出路的探索。洋务运动的具体实践始于南方,但利于设备和原料运输的优越地理位置也让天津发展为兴办近代军用工业的基地。时任天津三口通商大臣的崇厚,在天津城南之海光寺、城东贾家沽购置土地筹建了天津机器局,开启了天津洋务之始。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接替崇厚后,开办了一系列的洋务事业,使天津成了北方的洋务中心。执掌天津洋务的李鸿章,大刀阔斧地整顿了天津机器局,使之成为“北洋军火之总汇”,并建成了北洋铸币厂,还创办电报和修筑铁路,并且还开办了许多新式学堂,如电报学堂、北洋水师学堂、武备学堂等。

近代以来,濒临渤海、地处京畿门户的天津在中国历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是中国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策源地,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桥头堡,是中国汲取世界近代文明的窗口,是中国国家出路早期探索之地,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肇始之地,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之地,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运动的中心地,是中国北方马克思主义者最早的活动基地,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重点城市之一,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更是国家发展战略重点支持地区之一。所以,近代以来天津的历史完成地展现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壮丽篇章,更是浓缩了近百年的中国史,由此可见,天津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高度契合。

三、何以实现:天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转为思政教育内容

内容丰富、翔实的天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纲要》课程的内容密切相关,那么,通过何种方式让如此珍贵的地方化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并通过课堂教学走进学生的头脑?笔者凭借着浅学陋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三种方式实现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应该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转化。

首先,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走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教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和价值主要的实现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实现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转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便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穿插天津的历史文化资源。以统编教材为本,基于其基本精神编写一部配合统编教材且含有天津地方史的教案,并结合教学进度,将丰富的天津地方史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穿插式讲述。例如,在叙述“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时,可讲述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天津的传播,并且可以讲述周恩来、邓颖超等爱国学生创设了“觉悟社”,创办了“觉悟”杂志,以此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及组织爱国活动等等。天津觉悟社的历史走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易于学生“近距离”知晓“五四”期间,一批具有历史担当和世界眼光的爱国青年在天津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为提高了天津民众的思想觉悟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次,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可以由大学生来讲述。大学生多由全国各地汇聚于一地,在这个无论是陌生还是熟悉的地方开始四载的大学生活,他们与地方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朝夕相处,逐渐地熟知、认同这个给予他们未来的地方,自然有了共鸣感。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共鸣感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天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为范围,设计与教材各章节内容密切相关且逐章关照的选题,然后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共同来完成选题,并根据课程进度进行课堂公开课展示。这种课堂公开课展示方式既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更能通过爬梳天津地方历史文化资料,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天津的历史,从而对其有更为深刻的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三,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网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其独特的方式渗透到了社会各个领域。大学生富有活力的内在特点和求知若渴的需求,与具有新颖、快捷、方便特点的信息传播新媒体的网络相契合,因此,网络以前所未有的自然亲和力闯进了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成为“数字生活”的最先体验者和最主要利用群体。网络不仅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而且,更成为他们表达意志、交流情感的重要场域。具备多姿多彩的内容和传递交互性信息的网络,在极短的时间内变革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往、娱乐方式,就连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动,并且网络也已融入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针对此现象,我们可以利用微博、微信、人人网等交流工具建立以天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为核心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资源平台,策划和组织学生参与网络活动,让其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进而让其成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充分挖掘天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并通过多种途径、形式将其与《纲要》的教学内容交融于一体,实现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转化。此转化既可弥补《纲要》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又可借助丰富、生动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大学生对天津的地方认同感,让学生自觉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3]在利用天津近代地方历史文化资料加深学生对国史、国情认识的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义和团纪念馆、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纪念馆、大沽口炮台和平津战役纪念馆等,让学生走进历史现场,亲身感受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富强不畏强敌的勇气和决心。

文章来源:《天津教育》 网址: http://www.tjjyzzs.cn/qikandaodu/2021/0428/620.html



上一篇:轮椅红娘牵线对残疾人步入婚姻殿堂
下一篇:天津与非洲关系的历史考察兼论华商在津非关系

天津教育投稿 | 天津教育编辑部| 天津教育版面费 | 天津教育论文发表 | 天津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天津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