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坛师友(4)

来源:天津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记得,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已人到中年。有次上柱子哥家做客,说起在校住六人一间的集体宿舍,夜里鼾声如雷实在难以入眠,年纪大了已不适这

记得,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已人到中年。有次上柱子哥家做客,说起在校住六人一间的集体宿舍,夜里鼾声如雷实在难以入眠,年纪大了已不适这种生活时,柱子立马与他爱人贾冰轮老师(人大英语系教授)商量,把他小舅子在西四羊肉胡同4号大杂院里那间平房,腾出来给我住。说办就办,贾老师当天就去找他弟弟取钥匙,而且还帮打扫整理干净,让我周末就搬进去。没想到我一住就是八年,不仅为我在京读书时解困,而且为我借调北京工作找到了落脚点。更没想到,那里后来成了京城的一个“文学沙龙”,许多新时期冒出来的中、青年作家蒋子龙、刘心武、陈建功、郑万隆、李陀、刘恒、阿城、韩作荣等都来过此小屋。最让我难忘的是,炎热暑期,柱子哥亲自扛着落地电风扇,从西三环送到西四,给我送凉!

八十年代末,我从昆明《滇池》调北京《人民文学》不久,又要离开,何去何从,心中迷茫。许多朋友关心我,蒋子龙邀我去《天津文学》给他当主编助理,高洪波让我去《中国作家》当编辑,此时,柱子哥劝我远离是非之地,换个环境、转个行业。经他极力推荐,我被借调到央视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任编辑。从此进入影视圈,与柱子哥的接触更为频繁。

他在写传记文学的同时,把主要精力转向受众面更为广阔的影视文学剧本的创作,我首读他写的电视文学剧本《巨人的握手》(后搬上荧屏);参与他写的电影文学剧本《长征》的筹拍工作;后来,又与他策划拍摄电视剧《张学良》,在前往外景地西安、延安途中,他鼓动我,把中心老干处的公司接过来,走独立制作电影、电视剧的路。他的鼓动支持让我萌发接管影视公司的念头,待《张学良》拍摄播出后,便全身心投入重组影视公司之事,把公司更名为北京天勤影视艺术公司,我任法人、总经理,特聘王朝柱为总顾问。

公司接管后,拍的首部外交题材电视剧《龙珠》,就是王朝柱推荐给我的,泰国王室常嫒写反映中泰建交秘史的传记小说。他亲自请天津女作家航鹰和总政话剧团导演汪遵禧来改编,几易其稿,终被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领导小组审查通过,之后,柱子又陪我去青岛融资,认识青岛西海岸有限公司董事长扈本学,这位开发青岛西海岸的第一人,学识渊博、儒雅大度。经柱子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与扈总一拍即合,达成共识,参与投资拍摄此剧。该剧与北京电视台联合摄制,1993年初,赴泰国、法国、昆明、北京实地拍摄。﹙导演:陈莉,主演:苗乙乙、小陶虹)柱子始终督战到底,为该剧的成功拍摄倾注心血,在全国播出后获年度北京优秀电视剧奖。

九十年代中叶,应昆明华侨企业有限公司之邀,著名作家蒋子龙,著名编剧王朝柱、郑万隆,著名导演蔡晓晴夫妇,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随我来昆,参加公司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庆典大会上,子龙和柱子作了精彩动人的演讲,颇得与会者的热烈掌声。在参观游览澄江抚仙湖时,蔡导专程带我们看当年她拍摄电视剧《蹉跎岁月》的实景地,如今该地已更名“蹉跎村”,我们大家还在此地合影留念,以示不忘蹉跎岁月。

第二天,主人带我们参观滇池畔的云南民族村,来到十二生肖雕塑园,各自站在自己的属相前拍照,子龙、柱子和我都属蛇,我三人便在蛇雕前,拍了张难得的“半世纪兄弟照”。在属相前,柱子提出:“何年何月我写小说超过子龙?”子龙立刻更正:“你千万别写小说超我,你就守住你那‘两亩三分地’,坚持专注写传记文学和影视文学,你永远跑在最前边,谁也别想超过你。”果然,柱子二十多年,始终不渝坚守在传记文学和影视文学的园地里,勤奋耕耘,举一人之力完成百年中国比较完整的“屏幕上的历史”,把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艺术生动地展现在荧屏上,定格在红色经典的宝库里,以至被评论界称为“王朝柱现象”。

王朝柱自称写“红色影视剧的绿林好汉”,文坛、影坛称他是:红色传记作家,写领袖专业户,他总能以恢弘壮阔、纵横揭阖的视角和声势,艺术的再现历史,并塑造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他几乎成了红色经典的代言者、实践者。从第一部红色经典《李大钊》后,似文学闸门打开,源源不断写出《周恩来在上海》《长征》《延安颂》《八路军》《周恩来在重庆》《开国领袖毛泽东》《解放大西南》《邓小平》《辛亥革命》《走过雪山草地》等大量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获得电影华表奖、百花奖,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七次荣获全国最佳编剧奖,并获得“全国十大编剧”称号。

文章来源:《天津教育》 网址: http://www.tjjyzzs.cn/qikandaodu/2021/0523/665.html



上一篇:牵念或向往
下一篇:百业窗开新境界一城人抱大襟怀有容堂杯成联月

天津教育投稿 | 天津教育编辑部| 天津教育版面费 | 天津教育论文发表 | 天津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天津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