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态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

来源:天津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AR智能课桌将上百套实验课程与人工智能交互桌面融为一体,将一块块小小的卡牌,转化为多种多样的实物模型,甚至抽象元素,将学习内容以3D图形的方式展现,让教具、实训环境、实

AR智能课桌将上百套实验课程与人工智能交互桌面融为一体,将一块块小小的卡牌,转化为多种多样的实物模型,甚至抽象元素,将学习内容以3D图形的方式展现,让教具、实训环境、实验课题场景化,配套教材的各种课程资源,丰富了课堂内容,让传统课堂与现代化技术相呼应,从而实现安全有趣的交互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实践,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世界智能大会永久展示基地,正在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近日,北师大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智慧校园管理系统投入使用,校园里的一系列智慧应用拓展了教育新空间。

搭建智慧课堂 因材施教精准教学

赋能素质教育 安全有趣交互学习

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教学环境的舒适度丝毫不打折扣,数字孪生校园系统实时显示着每间教室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PM2.5等室内空气数据,学校可据此调整新风系统和空调,让学生在智能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北师大生态城附校打造了“数字孪生校园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结合物联网,对内打通智慧教学、智慧能源管控、校园安防等系统,对外链接生态城智慧大脑,为学校可视化精准化管理赋能。

在北师大生态城附校,“VR/AR教室”是最受学生喜爱的地方,这里配备了全沉浸式VR一体机和AR智能课桌,是学校开展素质教学“神器”。

北师大天津生态城附校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在校生3300余名,校内79间教室均装有智慧设备。老师可根据教学需求,提前在教室里的触屏电脑装载教学课件,不仅提高了讲课效率,也提升课堂了趣味性。此外,老师还可通过教室里的智能设备一键启动录课,学生可反复回看教学视频,便于知识点查漏补缺。

在校园低碳管理方面,数字孪生校园管理平台与生态城绿色建筑监测平台相链接,能够实时监测学校能耗数据。系统会定期核算校园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消耗,帮助学校尽早发现异常状况,减少能源浪费,并可据此科学制定供暖、供冷、照明等用能系统的运行策略。北师大生态城附校是三星级绿色建筑,智慧能源管控系统加上建筑本身的低能耗设计,全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吨。

校园安全是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通过数字孪生校园管理平台,可以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不论楼内还是楼外,都以三维立体图形的方式呈现给管理者。当有突发情况时,管理者可以精准定位并将相关情况同步给城市大脑,同时启动应急处置。 为了让管理不留死角,学校将现有的电子围栏通过数字孪生平台进行可视化管理,有人翻越围栏,数字孪生校园管理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同步调用监控系统摄录人员信息,实现校园安全管理智能化、可视化。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提升学校管理 打造智慧低碳校园

走出智慧课堂,进入5G教室,借助高速率、低延迟、广覆盖的5G技术,可以让异地互动“云中课堂”更加流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依托北师大强大的教科研资源,在全国拥有众多附校,生态城附校就是其中之一。有了5G教室,生态城附校可以与异地兄弟校联合开展“云中课堂”,通过多空间深层交互,实现教学同步、互动同步、学情同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在教学管理方面,智慧教室在满足学生远程听课、视频回放的同时,还实现了无感督学。教学督导人员可以灵活安排巡课时间,避免因现场巡课给师生带来干扰;随机的巡查可以更真实地了解教学情况,大幅提升督学效率。

学校在体育教学中也引入了智能教学设备。传统体育教学缺乏对学生运动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运动状态的科学监测,存在“难记录、难量化、难监督、难分析”等问题。智能体育教学设备基于视频感知技术和人工智能视觉算法,实时采集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和身体状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时纠错动作,还可以让老师根据学生的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对运动强度做出调整,实现了体育教学场景、考试场景的无感化,提升了体育课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孪生校园管理平台还为学校接入城市大脑中的气象、交通、医疗等数据,实现了校园内外物联网数据、业务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的全量数据贯通。随着生态城智慧教育的复制推广和深入建设,孪生校园平台作为智慧教育数字基座,联动教育行业内一流的教学资源,区域内优质的医疗卫生、安全体验、科普场馆等城市资源,丰富数字化教育资源和服务,拓展教育新空间。十四五期间,生态城将在数字孪生教育基座上,对物联网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数字科技进行集成应用与融合创新,为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打造数字化教育社区提供技术支撑。

文章来源:《天津教育》 网址: http://www.tjjyzzs.cn/zonghexinwen/2022/0627/1353.html



上一篇:天津教育系统2021年12月23日(含)以来离津总数
下一篇:天津工业大学姜亚明:智能可穿戴技术为科技冬

天津教育投稿 | 天津教育编辑部| 天津教育版面费 | 天津教育论文发表 | 天津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天津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